从ChatGPT的诞生到DeepSeek的大规模应用,大语言模型引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给学术论文传统撰写模式和写作方法带来强烈冲击。诸如“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能否植入学术论文、能否用来撰写文献综述以及如何保证学术论文的原创性”等话题已成为每一位教师从事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
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提升教师学术论文写作质量,2025年4月9日下午,教育学院邀请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朱银周教授给全院教师作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背景下规避学术不端与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的方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主持工作的副院长谢利东教授主持。
朱银周教授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学术论文中的绝对禁止事项及防止步入学术不端行为的方法技巧,明确指出将AI生成论文用以刊发或者将AI生成内容用于获取学术利益均为学术不端行为,要求广大教师从事学术研究时要追求实事求是、拥抱新技术,坚守研究伦理核心原则。
朱银周教授还结合自己工作经历,从期刊编辑角度对“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及评价系统、论文写作准备工作、论文写作禁区、高质量学术论文撰写、稿件审稿结果及刊发后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讲解,清晰呈现了论文写作过程中“作者视角”和“编辑视角”的异同。
教育学院教师围绕课题申报、论文撰写、期刊投稿等问题与朱教授进行了交流。
谢利东在总结讲话中还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强调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的鲜明态度,要求广大教师在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恪守科学道德准则,切实增强科研诚信意识,坚决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供稿:赵云龙
图片:李志坚 封磊
审核:谢利东
编辑:武健琨